青城山群峰苑,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
民宿之所以是民宿,首先在一个“民”字,这是其与精品酒店的不同之处,它不是一个标准化服务的宾馆。经营者最初应该是民宿的主人,或者是有情怀的归乡者,‘民’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这种消费方式不是消费者创造的,而是主人提供的。民宿如果不与醇厚的、纯粹的、原真的、乡俗的文化结合,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就是一个标准化服务的、不具备个性的宾馆,一个只可以借宿的地方,就不成其为民宿,连一个农庄、农舍都不如。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对笔者而言,最能代表民宿的场景,旅客心情,跟随意境的莫过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里感慨的是城市化使我们跟大自然疏远,这样的距离让我们渴望、思念我们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感觉。这样的欲望,就造就了民宿市场。
起初民宿只是小众中的小众市场,但是在中产工薪阶层扩大后及城镇化提速后,民宿在中国,已经不是一小群人到乡下去借宿的那种宾主关系。而是一个以投资回报为主要目的,日益强大的市场。多数的投资者寻找的是可以快速赚钱的方法,亲切的主人文化被快速的稀释。当然,笔者并非要讨论利与弊,而是,在面对这个大趋势,讨论一下如何顺势做好民宿设计。
笔者首先要感谢由浩华管理顾问公司及《旅游情报》杂志,于2016.3.22发布的《精品名宿调研报告》。这是一份有标杆作用的报告,让有兴趣参与到民宿开发、建设的人们可以理性的去看待这类投资项目。
民宿背景
我们很难去断定民宿起源自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开始借鉴的会是日本的Minshuku或欧美Bed & Breakfast。国外的民宿,主要还是有很浓烈的主人文化。根据《精品名宿调研报告》,现今中国,民宿投资者有70%是利益导向型的, 而30%是情怀型的投资者。在情怀型的投资者中有一半是设计师。利益导向型的投资者最关注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回报,进而倾向设计标准化是必然的。《精品名宿调研报告》澄清了一个误区,让我们原来以为做民宿多数都是带情怀的。在民宿行业迅速的扩张下,情怀型投资者的百分比会日益下降。
民宿选址
首先,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大前提。到任何地方去开发,必须要清楚其自然资源是否能承受开发的负荷?比如说,在一个水资源逐日匮乏,但景色优美的地方。首要考虑的应该是自然资源的保护、恢复,而非继续的掠夺。不然,“癌细胞”就会不停的毁灭一个又一个的景观资源。
民宿,毕竟是小众产品,好山好水是前提。基本的交通条件固然重要,但不见得是飞机和高铁需要直达的地点。民宿旅客都有心理准备,要到“人间稀少”的地方,费些周章是必然的。但是在舟车劳顿后,所置换来的体验是否值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投资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再者,就是停留的时间,这里服务提供者跟享受服务者是否在利益跟体验上能够平衡?好山好水固然能留人,但是如果加上风土民情,将有“多留几天”的效应。因此,在选址时,必须有风土民情支撑,让旅客同时享受自然跟人文。
民宿,也是住宿,水和电的市政条件必须有保障。天然气可以用交通工具输送,或者以其他燃料取代。排水、排污极有可能不会有市政管网,在设计时,必须负责任的给予符合规范的设施。
民宿定位
民宿,其定位就是小众产品,十几到三十几间客房。根据其所属的位置、地域,客源,消费水平,运营模式,运营成本,资金给予正确的定位。
不能以为有了能吸引人家眼球的设计就会吸引到旅客。这种设计至上是一个严重的误区,一个民宿是不可能因为某种设计主题或设计风格就能保证源源不断的客流。
大家都希望能提升到精品的定位。何谓精品?笔者认为一个产品如果能为客人带来附加值,它就是精品。通过入住,与物和人接触后的体验,如果能让一个人得到无形或具体的价值,就是附加值。
虽然民宿并非大投资项目、大规模项目。但是定位或其顶层文化也是跟它成功与否有关键性的作用。在这里,笔者想举两个成功顶层文化(不代表它们是民宿)的例子:
隐居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成功在它注资,融资都不是问题,成功在它成本低,毛利高(50%)。它的成果并非偶然,笔者认为是通过精心、高明的顶层文化设计,让它可以捕抓到高消费客源的心理需要,进而造就了它。熟悉隐居的人就会知道《隐居壹世界》这本书,跟《失踪几天》这部微电影。再者,就是它四高二有的概念:
四高:高标准、高素质、高收入、高声望
二有:有情怀、有品味
试问有谁不想跻身这四高二有的行列之中呢?
有了好名字,好的目标客源定位,就确立了隐居的顶层文化。然后,再到自然景观条件好的地方挑些房子进行改造,就变成一个上乘的产品。
花间堂是另一个成功的案例,它也是受投资者青睐,毛利高(40%)成本低的产品。它的使命是要透过花间堂,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之美。它的价值观是分享、感恩,追求完美,道德至上。它的定位是高性价比的唯美人文度假酒店品牌。它的核心竞争力是“美”。以这样的顶层文化落实到四合院的实体载体,传颂中国式幸福的生活方式。
它的成功也并非运气、偶然。我们可以看到业主恪守将其顶层文化落实到每个花间堂的产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对“美”的追求。试问世界上能有谁不向往“懂美”,不向往沉浸于美之中。这也就是花间堂用一个简单概念捕抓我们心里追求高明的地方。